9月5日下午,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、中共啟東市委、啟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,蘇商學院承辦的2020吾道講壇(夏季)在啟東舉行。
?
吾道導師、蘇商會特聘理事長、蘇商學院院長錢志新出席此次論壇并致辭,分享了企業為創造新的價值所要實現的“三化”:一是“服務化”,從經營產品走向經營客戶,充分實現價值鏈的拓展;二是“數字化”,通過數字化能力建設,賦能生產能力、市場能力和研發能力三大基礎能力;三是“平臺化”,通過“大平臺+自組織”的組織創新,實現員工價值最大化。
?
現將分享內容整理如下:
?
?
2020是很不平常的一年,地區發展、產業發展、企業發展……一切都在重新洗牌,在面臨重大轉折的今天,蘇商亟需新的“吾道”,亟需悟出新的經營管理之道。
?
在我看來,企業發展與否的關鍵在于企業能否創造新的價值,而這主要依靠“三化”來實現。
?
首先,服務化。這里所說的“服務化”并非是指發展服務業,而是經濟的服務化,尤其是制造業的服務化。整體來看,制造業的價值鏈是很長的,且正在發生巨大轉變:價值鏈的中心環節正逐漸由生產環節向服務環節轉移。根據測算,生產環節大約只占價值鏈的三分之一,而服務環節則達到了三分之二。
?
因此,企業要開發新的價值鏈,關鍵在于從經營產品走向經營客戶,深挖客戶身上的“1+N價值網”:“1”是產品,即價值鏈的入口;“N”則指服務,企業應從“賣產品賺差價”向“賣服務賺溢價”進行轉變。
?
以海爾為例,供應鏈拓展是大有可為的。海爾并非只售賣洗衣機,而是將洗衣機作為載體,銷售五大服務:其一,烘干服務,銷售烘干機;其二,殺菌服務,銷售殺菌藥品;其三,銷售智能化陽臺;其四,提供穿搭模板;其五,提供服飾管理。這五類服務,大大超過了洗衣機本身的銷售價值。因此,服務應是無止境的。“服務化”創造新的價值,或將成為制造業的“新藍海”。
?
其次,數字化。我認為,對于企業來說,數字化的規律在于建設自身的數字化能力。企業如今普遍面臨生產能力過剩、市場能力低下、研發能力不足三大問題,基于此,企業亟需打造第四項能力——數字能力。
?
數字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,為企業生產、市場、研發三大基礎能力賦能,并形成乘數效應,即:
?
企業新的價值=(生產能力+市場能力+研發能力)×數字能力
?
“不確定性”是我們當前面對的最大問題,而數字化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變“不確定”為“確定”。所謂智能,本質是企業對變化的應變能力,數字化通過實現客戶、生產、設備、能源等各個方面的精準化,助力企業進行價值的創造、放大和疊加。
?
IBM曾對全球數字化50強企業進行了為期十年的跟蹤:自2007年至2017年,這50家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了12倍的價值增長。在此過程中,前3年的價值增幅較為平緩,在第4年到第10年間,完成了增值11倍的飛躍。因此,數字化有別于傳統經濟的價值創造,傳統經濟是線性的,而數字化則需要一個前期的積累過程,突破拐點之后方能迎來指數級上升。
?
企業數字能力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:
?
一方面是數據問題。工業互聯網主要包括三個模塊:其一,以阿里、騰訊、華為為代表的基礎工業互聯網;其二,幫助解決基建、電子、紡織、冶金等領域專業問題的專業工業互聯網;其三,企業內部的工業互聯網,也就是企業的“數據大腦”,幫助解決企業的數據問題。
?
另一方面是人才問題。不僅要引進人才,還要讓企業內部的專業人才加強數字化學習。如果員工不具備數字化的專業知識,僅僅依賴IT人員去完成場景中的算法搭建,是難以實現的。未來企業是實現了全體員工數字化的企業,所以要進行提前培訓。
?
“數字化”為我們帶來新的優勢、創造新的價值,能夠幫助企業在3年左右的時間實現3-5倍的價值增長。
?
最后,平臺化,企業的組織創新要向平臺化升級。如今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“金字塔”型的組織形式,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,亟需組織變革與重構。我將平臺化歸納為“大平臺+自組織”:搭建“大平臺”推動管理扁平化,構建“小組織”促使員工自驅動。這些小型組織實際上是企業新的利潤主體,也是新的利益主體,是責、權、利相結合的主體。平臺主要發揮賦能作用,賦予小型組織權利和資源,實現每個員工的價值最大化。
?
以綠皮火車與動車為例:傳統綠皮火車的動力在車頭(就好比企業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),車廂只會被動地等待車頭拉動,時速僅有70公里。與之相反的是,動車的車頭只負責定向、協調和控制,本身不提供動力,每一節車廂都有發電機和電動機,都能夠進行自驅動。動車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,是綠皮火車的4-5倍,由此可見組織變革的重要性。
?
我認為,蘇商新的“吾道”、新的經營之道,就是要通過服務化、數字化、平臺化來創造新的價值。“三化”三位一體、協同作用,方能助力蘇商提升創造新的價值的能力,方能搭載蘇商打造新的創造能力的平臺。
?
以上部分內容根據現場錄音整理,未經本人審閱
?